佛教对心理健康和抑郁症的看法

通过安妮·温德米尔湖 病人的倡导者

我有非常荣幸能采访到我的一位朋友,杰森·亨尼希,他是一位作家、编辑,也是佛教方面的专家。我觉得从这个特殊的哲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和抑郁症会很有趣。在我自己探索如何应对抑郁症的过程中,我发现研究其他文化和哲学方法如何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很有帮助。我希望你能像我一样觉得这次采访很有启发性。

生物:Jason Henninger住在洛杉矶,目前是助理佛教杂志的助理管理编辑和前行新闻的前编辑。他也是一个特殊需要儿童和一个神经典型的孩子的大极客,缺点和父亲。他还为SCIFI和Fantasy网站Tor.com写了。

我知道你可能会写一部小说,但你能否简要描述东部哲学以及如何与心理健康有关?

东方哲学有点太广为一个类别,让我回答。我必须专注于佛教,因为这就是我所知道的。那么,佛教和心理健康如何相关?好吧,如果你在自尊的尊重而不是傲慢,同情,心理清晰度和赋权的感觉中,我认为佛教可以成为所有这些组件的优秀道路。

孤立和无力感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佛教教导我们,从微观到宏观,所有的生命都是相连的。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佛教徒也会同意。我就是我,但我是谁与你是谁并没有关系。我们都是平等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空洞的陈词滥调,但在佛教中,这是一个中心原则,意义最真诚。

佛教为一个人带来一种感觉,就像在海洋中的波浪,而不是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波浪是一个波浪,但与海洋的其他部分没有分开。所有大海的宏伟都在一个波中,每一滴水都是海上的。佛教为从业者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关联感,而不会丧失身份,而不是对他人的优越性或自卑。

另一方面是因果报应的观念。现在,因果报应名声不佳。人们往往只认为因果报应是一种惩罚,但这种观念实际上比那更为中立。业力,在梵文里是行动的意思。佛教教导我们,我们的环境,积极的或消极的,来自于我们的行动。有些人认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负责,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有限的观点。可以这样看: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什么情况,我们都可以改变。因果报应实际上是一种责任和赋权的教义。

综上所述,我只能认为这样的观点有利于健康的思考。

佛教如何定义抑郁症?他们对抑郁症的疾病模型会说什么?

我不知道佛教对它有一个具体的定义,而是教导痛苦的妄想。根据佛教的许多学校的核心妄想,正认为没有潜力在你内部或者在别人内部没有潜力,或者认为现象彼此断开连接。从那妄想来看,来自其他妄想:孤立的感觉,将其他人视为优越或劣等,思考生活的力量与自己分开。在临时事物中寻求幸福,当我们都完全了解,瞬间愿望实现是幸福的远远令人哭泣。

抑郁症的疾病模型......如前所述,佛教没有具体的答案,因为佛教是2500岁,抑郁症作为疾病是一件漂亮的新事物。但我会说佛教肯定支持人们应该在需要时寻求医疗注意的想法,无论疾病可能是什么。祷告或冥想的想法将解决一切都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宗教与正确的药物相结合,是一种强大的组合。来自学习哲学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对各种疗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不太伟大的效果中排序乐于助人。

根据这种理念,悲伤是一种应该根除的东西,或者只是人类状况的正常部分吗?

所有人都遭受了时间。如果这不真实,我们几乎不会成为人类的。根除痛苦是某种形式的佛教的目标,但这不是我个人思考的概念。正如我所看到的那样,佛陀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但它不是一个帝国或不人道的状态。如果他或她从未受过遭受,佛陀可能会感到同情?

所以,不,我不认为可以消除痛苦。但我确实认为一个人可以在永恒的痛苦中获得不陷入僵局的智慧。智慧带来了广泛的观点,因此是一种比例的比例,导致我们不忍受的原因。

佛教对“空虚”的感觉是什么?

为了避免混淆,我只想澄清佛教的空虚,(顺义图族在梵语,也翻译为非人类,与内在空洞的感觉不一样,或者感觉你的生活是漂泊的,没有意义。顺义图族进入这里有点太复杂,所以让我们把它放在一边。

我认为情绪空虚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消耗的效果,我们将自己从生命中闭上了。我们变得像白噪声一样,一个模糊,模糊不清。这是佛教,实际上,宗教本身的一个地区,可以具有很大的价值。毕竟,不是宗教想法说,在宇宙的宏伟方案中,你很有价值,你是伟大的东西,你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想分享的佛教民间传说中有一个着名的故事。一个女人失去了她的孩子,她变得如此充满了悲伤,她把孩子的尸体抓到了身体,要求有人给她的药物治愈她的死亡本身。她走近佛,让他为她的孩子吃药。他告诉她去房子到别墅,从每个房子里聚集一朵白花,没有人受苦,他会从鲜花中制作药物。所以她挨家挨户,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他们自己的悲剧。最后,她看到她并不孤单,这让她从她的折磨中带回了。她还有不得不哀悼吗?当然。但她的行动已经恢复了她的联系和她的同情心,这反过来又帮助她完全悲伤,而不是卡在孤立的妄想周期中,她的一生都被一个悲惨的事件所定义。

压力怎么样?这种哲学是否有任何方法,这可以帮助打击压力和缓解焦虑?

什么是压力,究竟是什么?当你想到它时,这是一个漂亮的事情。最初,压力意味着身体应变,建筑问题。不知怎的,这成为焦虑和恐惧的同义词。

所以当你感到压力时,可能会花点时间,问自己,问自己真的是什么。是恐惧吗?是有罪吗?是悲伤吗?绝望?

佛教有无数方法的冥想和做法来培养一种中心,太多了在这里定义。但主要是佛教强调自我意识和行动。我们有无限的潜力,这不是修辞。

生活本身就是变化,不断的变化。害怕改变就是害怕生活,真的。最好要知道,因为生活就是变化,生活不是停滞不前的事情,不是无尽的紧缩。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改变路线。

我听过很多关于冥想对心理的好处。我试着沉思默想,但我的脑子老是乱跳。对于我和其他不太明白如何冥想的读者,您有什么建议吗?

西方人最熟悉禅宗,禅中的冥想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它是一种尝试访问某种掠夺状态的方法。由于这是对冥想的一般性看法,人们倾向于认为如果在冥想中对他们发生思想,他们就会做错事。让我们克鲁克想到窗外,我们吗?

冥想只是意味着镇定自己,消除分心和思考生活。所有姿势和手势和特殊坐垫和香火和特殊安静的房间......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是次要的。你不需要米纸窗和榻榻米垫。你只需要奉献时间才能诚实地思考生活。园艺可以是冥想。骑自行车或跳舞或游泳可以冥想。在公园散步或只是坐下来,透过你思考的内容才能训练。而且还记得单独的冥想与采取行动不一样。改变你的生活就是佛教所做的。冥想实践是过程中的一步,但不是整个过程本身。

佛教对幸福说什么?是否可以为每个人获得?幸福应该是生活中的目标吗?

幸福绝对应该是生活中的目标。为什么我们还活着,如果不感到快乐?但佛教认为一种特定的方式幸福。没有问题的生活(当然,不可能)不是幸福的生活。幸福是智慧,而不是依赖外部。幸福在看到生活未经过滤并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并帮助其他人。这不是获得或失去对象的问题,社会站立,批准或名声,你有什么关系。这些东西在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是暂时的,但与真正的幸福难相同。真正的幸福是妄想的自由,以及帮助别人的同情也从妄想中解放出来。

你相信那里是心情障碍的思想/身体吗?我们真的对我们的情绪有多少控制?

佛教并没有真正看到心灵和身体之间的区别,除了视角。

我们对情绪有多少控制?好吧,从个人意见而不是来自佛教学说,我真的不控制我的心情。我觉得自己的感受。我不想审查自己。我认为这是不健康的。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较少的控制和更多的表达!现在,我不是在说我是某种狂野的人。离得很远。但我没有丝毫想要感受到任何东西,而是我真实的情绪。别的什么都是谎言。

根据你的经验和知识,一个人该如何应对抑郁症?

我认为应对是不够的。我认为胜利是重要的。

我所属的佛教组织创价学会国际会长池田大作说:“希望是一种决定。”这已经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希望不是绝望,不是愚蠢,也不是躲躲闪闪的乐观。这是一个决定,一个非常好的决定。

在电影《哈罗德和莫德》中,莫德说,“给我一个L!”给我一个I!给我个V!给我一个E!L-I-V-E,生活!否则,你在更衣室里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这是深刻而绝妙的建议。在极度抑郁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只要我能停止感觉,我就会没事。”但这并没有什么乐趣。快乐从不来自于感觉的减少。

但是允许自己去感受,去表达感受,需要勇气。希望和勇气。我们如何产生勇气?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帮助别人。我不是说当受气包;我的意思是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和别人交流,成为一个好朋友。就像那个失去孩子的女人的故事一样,当我们同情他人时,每个人都有所收获。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根据佛教故事,释迦牟尼佛在开悟之前,据说曾面对过魔王玛拉。玛拉用尽全力折磨和嘲弄释迦牟尼,说他软弱无能。玛拉攻击他的自尊。当他打败了玛拉时,释迦牟尼的觉悟就显现出来了。但当佛陀考虑如何传授他所学的知识时,玛拉又发动了第二次攻击。在第二次打败玛拉之后,佛陀开始教导。

玛拉为什么攻击两次?因为佛教修行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他在释迦牟尼获得和教导之前就攻击了他,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释迦牟尼都必须带着希望和信心打败魔罗。

无论你遵循什么宗教,如果有的话,我认为面对抑郁症的时候,就像Shakyamuni争夺玛拉一样,你必须面对你最糟糕的嘲讽恶魔,并彻底踢他们的驴子,或者你永远不会前进。你为自己和你关心的人这样做。无论这是用治疗还是冥想或药物或药物或组合都是不属于我的管辖权,但首先出现了希望,希望是任何人可以做出的决定。

谢谢杰森!我喜欢你的往来的消息。我知道我们的读者也会。

** **

迎接我们的作家
安妮·温德米尔湖

这些文章是由长期的健康中央社区成员编写的,他们与多种慢性健康状况的生活经历分享了有价值的见解。她使用了笔名“仅仅是我。”